
长联代序
文丨魏明伦
电脑王朝,荧屏世界,取代戏曲鼎盛春秋。看无数红男绿女,疏远梨园,都不知唐三千,宋八百,生旦净末丑。潮流所趋,奈何!且随它潇潇洒洒玩时髦。追的是青春偶像,迷的是绿茵球场,疯的是金牛股市。狂狂狂,彩票狂今宵彩梦!
茶饭天地,家庭生活,迎来麻将复兴岁月。有几个皓首白丁,懒修方城,却偏爱快二流,慢一字,昆高胡弹灯。痴心不改,傻冒!亏得您认认真真爬格子。写出了发蒙读物,绘出了舞台漫画,赔出了退休工资,恋恋恋,黄昏恋昨日黄花!

| 游龙戏凤
34×33cm
设色纸本
此剧系生、旦合作传统戏,又名《梅龙镇》。朱厚照多次微服巡行民间,游龙戏凤。据传他在山西大同城郊李家村抢得美女李凤回京,刚至居庸关,又遇上一个绝色美女,就把李凤一人扔下走了。过了一年,李凤在居庸关生下一男孩后,郁闷而死。当地百姓为李在居庸关南山坡上立坟,因坟上长满白草,故称“白凤冢”,至今此冢仍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京剧《游龙戏凤》表现这段故事,剧中称李凤为李凤姐。)朱厚照死后无嗣,臣下想起当年李凤的故事,遂到居庸关找到那个男孩回京即位,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这个故事就是在十三陵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正德无儿访嘉靖”的传说。称陵后的山峰为“恋花山”,是对朱厚照生在花丛,死在花下的嘲讽,而明廷为了皇家的脸面,就把“恋花山”改称“莲花山”了。

| 小放牛
33×33cm
设色纸本

| 断桥
33×30cm
设色纸本
《断桥》是《白蛇传》中的一折。讲的是是白素贞自金山寺战败后,行至西湖断桥,腹疼难行。恰遇许仙踵至,小青恨许仙负心,欲杀之,白力为解脱,亲责许之薄幸,许仙赔罪明心,三人言归于好,偕赴杭州。

| 戏剧人物
34×32cm
设色纸本

| 戏剧人物
33×33cm
设色纸本

| 火焰山
33×32cm
设色纸本

| 碧波仙子
40×27cm
设色纸本
宋时,书生张珍与丞相金宠之女牡丹订婚。及长,张珍家道中落,投亲金府。金宠嫌贫爱富,绝口不提婚姻之事,让张珍在碧波潭边书房读书。张珍面对潭中金鲤诉说心事,金鲤精化作牡丹摸样与其相会,二人对月盟誓,愿白头偕老。张珍赴假牡丹之约到花园再会,惊动真牡丹,金宠怒逐张珍。假牡丹追至,经解释获张珍谅解。二人同游灯会,又被金宠撞见,将二人拘回,始知有真假两个牡丹。金宠请包拯判断真假,金鲤请黑鱼化作包拯赶到公堂,真假包公一同审案。真包公察知真牡丹势力,乃不予深究。金宠又请张天师施法,假牡丹与张珍同逃,天兵布罗网困之。观音菩萨出面,劝金鲤随己修炼,金鲤甘弃千年道行,忍疼剥下金鳞三片,坠入红尘,与张珍结成佳偶。

| 武生
33×32cm
设色纸本

| 宋江杀惜
35×25cm
设色纸本
他走了的这十年丨生活低鸣,画里高腔,王双才的人生戏画
文丨谢礼恒
着意留芳留不住,十年仙去拨戏海。
痴戏、画戏的先生王双才今年去世十周年。之前有个机缘,写先生的一篇纪念短文,后来因与先生无缘得见,怕惊扰那种“无缘的戏份”,不敢写。这回好朋友龚先生翻出一套王双才先生的川剧人物专题66帧,其中声色瑰丽,动人高腔令人动容不已:游龙戏凤、碧波仙子、江湖快活,玉堂春色……明明都是戏里人物,剧场情节,却画出渔舟桃源,心性青山,妩媚所动,孟优醉眼——区别与之前熟读的关良、韩羽、高马得等等大家戏画,王先生近切的戏画,麻辣鲜香之外,更透着“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的生活哲学。

| 武松
33×32cm
设色纸本
京剧《武松》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舞台上久经锤炼最负盛名的剧目之一;影片《武松》包括:《景阳岗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诸折,盖叫天在剧中所塑造的武松,突出刻划了这一人物的英雄性格,形象鲜明,真实感人。

| 快活林
33×33cm
设色纸本

| 蜈蚣岭中武松
33×30cm
设色纸本

| 水浒传中英雄林冲
33×32cm
设色纸本

| 王英与扈三娘
34×34cm
设色纸本

| 王英与扈三娘
33×33cm
设色纸本

| 玉堂春
33×33cm
设色纸本

| 宋士杰
34×23cm
设色纸本
宋士杰为杨素贞告状,顾读受贿屈判,宋士杰等巡按毛朋重审,最终杨素贞冤情得雪,田氏夫妇被斩,顾读田伦被革职,宋士杰险被充军,因毛朋曾帮杨素贞写状纸,宋士杰得以被释放的故事。
说先生名字就机巧天成:“双才”,戏才、画才双份独得,少见的川人慧智,巴蜀灵敏。他爱戏,痴迷,不是简单票戏,而是“钻戏”,钻进去还能打出来。杭州大学教授郭梅回忆说(《长坂坡》)原本演到“当阳桥”为止,也有加演关羽率援军赶到吓退曹操的《汉津口》者。不过一般都是来加个二路武生演赵云,用大交战把垫戏拉长。厉慧良认为此刻情势紧张,不容拖沓,变“大垫桥”为“小垫桥”,从换靴子、服装、盔头、到勾脸,只用4分7秒(晚年也在7分钟之内)就完成了“一赶二”的换装换妆,由白脸赵云一变而成红脸关公。可见作者极熟悉舞台,也对名伶们了如指掌,而且戏曲术语的运用入盐如水,恰到好处,哪怕是不懂戏的读者也完全能够看明白。

| 宋士杰人中之杰
33×23cm
设色纸本

| 霸王别姬
38×30cm
设色纸本

| 孔雀东南飞
43×32cm
设色纸本
《孔雀东南飞》讲的是东汉末建安(公元 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 除三害
34×35cm
设色纸本

| 打金砖
33×35cm
设色纸本
媒体对王双才的艺术生涯往往用“戏画不分”来评价,或者说戏画戏,非常有戏;或者以戏入画,戏如人生。偏偏他的人生行旅就很有传奇桥段,这类文章相当多,记者采访他,抹泪者亦多,报道发出来,都写他高光时刻,获奖风光。可背后寂寞画家大多如此,水墨白描,淡写人生,浓墨重彩,实描盛景。他在戏画这一小众也似乎并不太市场的艺术品类里独出自己,既痴且帘,潜然玩味,通俗又脱俗:笔涉“梨园京昆”,墨濡“川剧留痕”,点染“彭州国色”,巧绘“花放鸟鸣”,眷爱“蜀乡如画”,重塑“人间卫土”,悟道“超凡世界”,体味“禅境无垠”,钟情“放歌纵舞”,寄寓“山鬼情绪”,纵览“英姿千古”,信笔“翰墨涂鸦”⋯历久而弥新,广采而博取者,双才也!(12个词组系《双才墨道》画册中12个分题篇目)。

| 珠帘寨
38×33cm
设色纸本

| 赤桑镇
40×29cm
设色纸本
包拯立铡包勉,并令王朝合肥下书告知嫂娘吴妙贞。吴妙贞见信,气急,立即去找包拯,大骂负义。包拯晓之以理,劝说嫂娘,并许诺给吴妙贞养老送终。吴妙贞申明大义,以酒勉包拯为百姓要公而忘私,叔嫂冰释如初。

| 雅观楼
31×32cm
设色纸本

| 武生
33×33cm
设色纸本

| 贵妃醉酒
36×25cm
设色纸本

| 戏剧人物
34×33cm
设色纸本
戏讲究内外乾坤,意象再现。戏画,又更突显这“意象再现”,既无声却有色,既骈小又局大。戏画往往充当凝固的镜头,留存那份痴迷戏腔角色的欲望。迷人的不止是那些生动的瞬间,还有画面之外勾出的无声胜有声。在这种情态、神韵的抓取与再现中,它是艺术与另一种艺术的媒介:双才先生以川味的麻辣包容,与内心对生活对命途的理解融会贯通,以一种丰富又简练的方法,表达了某种艺术观的失落与遗憾——他的抒情方式来自戏画双才与自己的“无财”,来自数十年浸泡戏海却有心无力的桨帆,来自那些戏人名伶背后不可知的冷落与境遇,来自比台上戏更夸张现实、更不可思议的人生变形。“王双才坚持使用毛笔而谢绝硬笔作画,力求把握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区别,流畅多变的线条描绘,从侧锋、中锋、逆锋中直书纸上。对于偏重舞蹈的舞台形象,线条循环往复,纤细绵长,裙裾翻飞之态,取得‘吴带当风’的特殊效果;对于着重武打的传统剧目,线条转折如铁钩一般,借以强化画面的舞台动态,显然受到陈洪绶的影响而又有所发挥。这就使得王双才的戏画作品,写意为主,兼工带写,作品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是水墨白描,一是浓墨重彩。前者濡毫小写,中锋勾提,用笔简练,色调轻淡,画面结构清晰,图貌传神,颇有漫画意味和舞台韵律感;后者粗笔刷涂,大红大绿,画像写真,构图饱满稚拙,讲究墨色的对比和映衬,设色浓丽中富有淡雅的风格,快速运笔中形成强劲粗放的笔情墨趣,用写意变形的夸张手法,创造出超乎舞台的另一种美。写意变形有多种,或拉长,或压缩、或扭曲,或省略。王双才笔下的戏曲人物,往往脖子被压缩掉了,有时头部显得特别大,有时面部五官不全,有时双脚显得长短不齐,但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实,这正是对南宋画家梁楷‘减笔’以及近代中国漫画的继承和发展。”(戏剧创作家兼戏剧评论家陈国福《双份才气攻戏画》)

| 戏剧人物
39×32cm
设色纸本

| 包文正探阴山
33×32cm
设色纸本

| 戏剧人物
34×33cm
设色纸本

| 戏剧人物
33×32cm
设色纸本

| 战太平
34×33cm
设色纸本

| 钓金龟
32×34cm
设色纸本
《钓金龟》《行路》《哭灵》是老旦戏,剧情如下:宋朝年间,河南孟津康氏早年丧夫,有两子,长子张宣娶妻王氏,次子张义。张宣赴试得中,官至祥符县令,寄回书信接家眷。不想书信错投其妻王氏娘家,王氏素与婆母康氏、张义不和,丢下母、弟不顾,独自前往祥符县团聚。张义每日在孟津河钓鱼奉养母亲。一日,钓得金龟,大喜,归家途中从乡邻处得知其兄做了祥符县令,归告母。康氏遣子张义至祥符县寻兄,去后杳无音信,乃亲往祥符。途中恍惚见张义满面是血,大疑。至祥符县,长子张宣迎入,康氏问询张义下落,张宣吱吾以对,后始告义已身死。康氏往灵前哭祭,张义托兆,告嫂王氏觊觎金龟,将己毒死。康氏乃往包拯处控告,包拯为之昭雪。

| 戏剧人物
46×32cm
设色纸本
戏字半虚。以双才先生厚薄难述的人生履历来说,他的民间性与艺术感染力恰恰成为其戏艺厚度的来源。茶饭天地人,生旦净末丑,绵力不绝的人间情味的滋养给了他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岁月实践,从而从小阵地的战区里悠然突围。他历来不属那种偶像性的艺术家,但恰好是一类特别善于打造画里偶像的艺术家,一个善于表现舞台人物形象的好画家,戏中人演什么像什么,画中人看什么似什么,生活低鸣,画里高腔,这是属于王双才的人生戏画。

| 戏剧人物
33×32cm
设色纸本

| 西厢记 游殿
33×33cm
设色纸本

| 将相和
33×27cm
设色纸本

| 调寇审潘
34×32cm
设色纸本

| 黑旋风李逵
33×33cm
设色纸本

| 宋江杀惜
33×33cm
设色纸本

| 黑旋风李逵
33×30cm
设色纸本

| 虹桥赠珠
30×27cm
设色纸本
高腔,断桅,都是空声戏,幻里看,慧心的舞美、高级的表达不会写实,只需那个曲海韵珠里的“去声”。这韵脚里有《相遇》一折,胡紫山、双调沈醉东风:林泉下偶然相遇。我想起双才先生和点拨过他的画家宋智明,想起他与那么多川戏京戏的画里重逢。——世道苍茫,俗情如梦,生活里哪里那么多写意,一寸相思一寸灰,实实在在需要岁月理抹。回想起二十年前他在台口临画,满身风尘,以默默无闻三十年的心力荣获文化部全国“群星奖”美术作品评奖群星大奖(戏曲人物画《戏剧情》),感慨无限;十年前又携戏仙去,留下满屋成堆、堪称“戏曲博物馆”的文本资料……读报道才知道他走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和遗嘱,只是王老生前曾和儿子王强有过一次聊天,大意是自己身体大不如前,随时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用水墨技法描绘戏剧人物的绝活后继无人。匆匆的人,匆匆的去,有道是:多管是凄凉限促,得安闲心自足。

| 霸王别姬
33×33cm
设色纸本

| 孔雀东南飞
34×33cm
设色纸本

| 汾河湾
41×33cm
设色纸本

| 秦香莲
33×32cm
设色纸本
我偏爱他的川戏类戏曲人物画,每每一读,回想起早岁结识的零星尘缘,几乎都是写微渺素朴的邻家凡人,没有高贵的功名,没有风云的事业,阴晴圆缺的生涯中追慕的也许只是半窗绿荫,一纸风月——我们在人生的荒村僻乡里偶然相见,仿佛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盐家常,悠忽雨停鸡鸣,一声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苍老的戏台旁相逢话旧。
先生走了十年,心绪阑珊,看到的是别人,想起的都是自己。

| 盗御马
33×32cm
设色纸本

| 武生
33×29cm
设色纸本

| 公差
47×18cm
设色纸本

| 新凤霞
33×32cm
设色纸本

| 程砚秋
33×33cm
设色纸本

| 火烧裴元庆
33×32cm
设色纸本

| 八仙过海
38×33cm
设色纸本
以戏入画 以画承情
——读王双才的戏曲人物画
文丨林木
在三年一届的文化部全国“群星奖”美术作品评奖中,四川的王双才先生一幅戏曲人物画《戏剧情》竟获群星大奖,此奖让王先生高兴之余,也让美术界的同行颇为感慨。


| 1996年一2006年王双才戏剧人物连续十年获邀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读画说戏》专栏发表戏剧人物作品。2011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汇编十年发表作品出版《读画说戏》画集全国发行。

| 国家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展金奖获得者王双才和获奖戏剧人物画作品《戏剧情》




| 王双才作品出版集(部分)

| 《中国京剧杂志》1992年第四期 封面刊发王双才戏剧人物画
王双才首先是痴迷于戏曲才钟情于戏曲人物画的。多年来,他一直在研究戏曲本身。国内的几乎全部戏曲杂志,如《中国京剧》、《中国戏剧》、《戏曲艺术》乃至《四川戏剧》等等他是订完了的。国内出版的戏剧类专著如《中国京剧史》一类书店不好买,他都是直接去出版社订购。光《中国京剧史》他就买了两套,精装用于收藏,平装用于翻阅。仅此一例,王双才对戏曲的痴迷也就可见一斑了。他家的藏书中戏曲类的就比美术类的还多。他可以如数家珍般地罗列川剧的剧目及详述其情节,背出许多唱词。对京剧,对昆曲的了解,情况也大致如是。正因为对戏曲的如此痴迷,王双才才爱屋及乌地把他一向对绘画中花鸟山水的爱好专情地转移到戏曲人物画上来。他钟情于戏曲人物画也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多年来,王双才在《人民日报》、《中国京剧》、《戏曲艺术》、《中国书画报》等多种重要报刊杂志上已发表戏曲人物画作品一百多件,其作品甚至作过《中国京剧》创刊号第四期的封面。最近他又创作了图文并茂的四大本二百数十余米的大型戏曲人物画长卷册页《中国京剧史画》。可见王双才此次获文化部“群星奖”大奖并非偶然。

| 三叉口
35×32cm
设色纸本

| 宋江与阎惜婆
42×33cm
设色纸本

| 十八本
32×32cm
设色纸本

| 盗御马
33×32cm
设色纸本
王双才戏曲人物画既然有如此特殊的经历,他的绘画风格肯定会与众不同。的确,嗜戏如命的王双才是爱戏至极才把他一度擅长的山水画、花鸟画的作画本事引入戏曲人物画中的,他的戏曲画当然会与票友们的画大不相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戏入画,以画承戏”。他的戏曲人物画表现的往往是某出戏目中的某个精彩情节,因此其画面大多由众多人物构成,人物间又必须此呼彼应,相互关照,加之情节传达所不可少的诸般道具,场景烘托,因此,王双才的作品其容量大多就不是墨戏小品所能承载。对王双才来说,或许光是“以画承戏”还不够味,他又往往会把他所喜欢的本来就琅琅上口优雅动人的戏曲曲词题于画面,让画面中的人物、情节与曲词相映成趣,这就又形成了王双才戏曲人物画中长跋题画的特征。这就在戏曲人物画中发挥了传统绘画诗画结合的特点。这当然因此又使其突破了戏曲人物画逸笔草草简笔淡墨的小品画的限制。也使其戏曲人物画丰富了内涵,具有更多可读性。

| 中国嘉州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李琼玖先生一九八六年为王双才题字《贵在神似》

| 中国著名美术家吴凡题字《观图戏说》

| 中国著名戏剧评论家【刘乃崇】、【蒋健兰】题字
从这个角度,王双才的戏曲人物画的确突破了该画科习常的逸笔小品画样式,而把该画科发展到较具规模的地步。当然,画幅的增大,人物的众多,结构的复杂,也增加了戏曲人物画技巧的戏度。这又是与习常所见小品戏曲人物画随意遣兴难度不大的“墨戏”特点不同处。这或许又是专家们与票友的区别,行家与戾家的区别。这次王双才参展获奖的《戏剧情》就是一幅二米乘二米的大幅戏曲人物画作品。此作虽然为多幅拼接之作,但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具有上述特征。

| 周应龙
32×33cm
设色纸本

| 硕鼠
32×32cm
设色纸本

| 女驸马
36×31cm
设色纸本

| 戏剧人物
34×34cm
设色纸本

| 南阳关
33×33cm
设色纸本
中国戏曲与中国传统绘画本就是传统国粹艺术中两个同源而异流的艺术分支,尽管外在形式方面似乎大不一样,但在本质精神与艺术规律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它们都有虚拟、抽象、程式、变形的特征,都有象征、意象、表现诸性质。难怪历史上许多画家都通戏曲,而许多戏曲家又都通绘画,甚至连中国第一部戏曲史《南词叙录》都是由大写意花卉画派的创立者明代徐渭写成的。同时喜爱戏曲与绘画而具此“双才”之当代的王双才先生,在戏曲艺术的研究中把两者作了更紧密的联系,而把戏曲人物画这个小品画科朝着非小品的方向推进,这对戏曲人物画的发展当然是大有其益的。王双才先生以戏曲人物画而获文化部“群星奖”大奖,似乎就是此种倾向的发展受到人们肯定的一个标志。

| 仗势小人
40×30cm
设色纸本

| 戏剧人物
30×30cm
设色纸本

| 扫边
33×33cm
设色纸本
【零碎】亦称扫边。指川剧传统戏中极不起眼的角色。有一定台词 , 有固定名姓 , 但往往不被观众所知。

王双才
1941-2014
四川彭州人
中国当代有影响戏剧人物画家
国家文化部第三届“群星奖”金奖获得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专栏戏剧画家
四川省五一文学艺术奖章获得者
四川省政府第五届巴蜀文学艺术奖美术荣誉奖获得者
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川剧戏剧人物代表性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特别推荐阅读
评论 写评论
尚无评论,速速抢占首席